发布时间:2018/11/12 点击数:2589
旅游行业也是市场催生出来的一个新的行业,不是政府为了做慈善而特设的。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盈利能力。所以,一开始,旅游景区大多数还是挣钱的,起码70%以上的景区自己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
不过近几年,旅游景区赔钱的声音却成了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景区都是赔钱的,我们仍可以看到,那些具备天然优质垄断资源的国家5A级景区,以及部分早就进行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旅游景区,还是有一部分盈利的;虽然,目前能够盈利的景区的数量,非官方统计是占不到旅游景区总数的5%;
其实,2012年以后进入的大多数景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赔钱、倒闭的惨淡结局,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1、旅游景区的入门门槛比较低,也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所以,太容易进入的往往缺乏核心壁垒和竞争力!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本标准中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从这个界定上看,是需求导向的,即不是从资源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进行的界定,即具备旅游功能的特定区域。宽泛一点说,就是只要接待旅游者有专门管理服务、范围明确的地方,那就是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跟收费不收费,资源品质高不高,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归国家管还是私人自己的,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小到一个寺庙、博物馆,大道一个森林公园,都可以界定是景区。
所以,近年来的旅游开发,无论资源条件如何,有条件开发的进行开发,没条件开发的创造条件进行开发,以至于一片水库,一片山林,甚至一片空地之上都迅速开发出了各类的景区。而很多景区,根本不能算为景区,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休闲场所。这类场所,是不具备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更是吸引不来游客的。
2、从七千多到三万家,甚至县县皆旅游,全域旅游遍地开花,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而游客人数没有大的变化,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不赔钱才怪!
从2012年到2018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从七千多家激增到将近三万家。到2018年10月,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达到了259家。
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总数量,由于分散在各个部门,而且尚未全部进入A级旅游景区序列,因此缺少准确的数据。业内权威人士估测,全国开放的、形成一定接待规模的旅游景区数量超过3万家。全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个3万家的总数,相当于平均每个县有10多家旅游景区。结合包容性强的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情况判断,这个3万家是比较客观的。加上各类新兴的花海项目、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农家乐不计其数,预计各类旅游项目总数量要达到十万家。
资源的过度开发,而我国的居民人口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增长,意味着产品至少增加了五倍,而游客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导致旅游景区的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
3、其实,这么多年建立的景区都是一个标准出来的,所以,旅游景区产品千篇一律也不足为奇,千篇一律的东西怎么会有市场吸引力?怎么可能活下去?!
国家旅游局于2005年7月6日发布了第23号令《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景区级别评定流程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级别。5A级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2012年,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修订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按照管理办法,经过资料审核、景观价值评价、现场检查、社会公示等一系列程序,经公示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质量等级认定公告,颁发证书和标牌。
也就意味着,目前景区的评定标准都是在2005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一个标准行天下,在行业的初期是为了规范市场,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因循守旧,旅游景区怎么会有活力,怎么会有生路?!
4、旅游景区是个烧钱的项目,沉重的资产投资和和繁重的运营成本,让旅游投资者苦不堪言,加上惨烈的市场竞争,各种各样的饮鸩止渴的手段,导致市场一片狼藉。
很多景区的投资者在还没有弄清旅游景区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凭着一腔热情,带着其他行业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政府的各种许诺,把全部身家投入到了旅游开发中来。景区建成了,却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市场游客量并不如规划部门预期的那样乐观,沉重的财务报表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首先,各类旅游项目的投资,基本上都是以亿元作为单位来计算的,一个小的项目基本需要上亿元,一个大一点的项目基本要几百亿元,其中拿地成本和建设成本这两项就足以拖垮一个中小企业投资者。其次,更为严峻的是,项目建成,并不等于就可以财源滚滚,等着数钱。项目建成后庞大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成为景区又一笔持续不断的庞大的支出,很多旅游景区的投资者,只是筹备了项目建设的钱,却没预料到后期庞大的运营费用,资金筹备不足,这也是新项目开业没多久一下子就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
按照目前国内大多数景区的状况,年游客量10万人是一大关,一年能够达到30万的游客量已属不易,而新景区门票均价大多在50元左右,意味着全年的收入大多数景区在500万---1500万元,如果有二次消费等项目,旅游景区常见的收入大多在2000万以内。而这还是比较乐观的计算方式,很多景区在市场竞争中采用免门票等各种方式来刺激市场,收入更是大打折扣。即便按照乐观的计算,这点钱对于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贷款来说,还利息尚属困难,更别说,一年的运营成本大概就需要几百甚至几千万。这就意味着,景区从建成的那天起,每年都要赔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
而赔的钱从哪里来,很多投资者无从解决,而那些从其他行业赚到第一桶金投入到旅游上来的投资者在近几年环保政策、楼市政策等国家各类监管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之下,原来的矿产、化工、地产等吸金大户,日子也变的不好过,导致了旅游行业外的资金来源变得困难重重。
旅游景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以养活自己,而旅游行业外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是断裂成为压垮新兴旅游项目或者中小景区的后一棵救命稻草。
既然大都数景区赔钱已经无法避免,为什么预计旅游景区赔钱的状况还会持续5--10年?
1、市场存量优胜略汰,需要5--10年!
目前,随着旅游景区逐渐被人们关注,并且。旅游景区赔钱的主流声音,也让那些准备进入旅游业的投资人变得更加理性。所以,未来进入旅游行业的景区数量速度会逐渐放缓,回归理性空间。
然而,市场上还有三万多家已建成的景区,还有几万家各类的旅游项目怎么办?他们究竟可以坚持多久?
坚持多久,一方面取决于运营者的资金来源筹措能力,另外一方面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即便是我们按照2012年前,旅游景区盈利情况相对较好的的七千多家景区的数量来计算,至少还有2万多家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虽然目前很多景区已经处于僵尸状态,也有很多景区正在不断的压缩各类成本来维持生计,等待出现新的机会,能不能出现生机,尚不可预测。而每年的财政赤字,却是无法逃避,一年一千万,十年一个亿,大多项目是支撑不下去的。
决定生存时间长短的,取决于项目的资金来源能够支撑旅游景区赔多久,而这个时间段,短的三五年,长的也就是5--10年。
2、游客需求在变,游客的消费习惯在变,而旅游景区却基本没变!建成的景区想转型成功需要5—10年!
从观光游到休闲游,游客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而目前的景区大多还处在初的观光旅游阶段。游客需求的变化,倒逼旅游景区进行升级,采用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景区的资源升级、二次消费产品升级,等等各种类型的转变需要探索,各类升级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
升级的钱从哪里来是个难题,而项目的选择是否成功,还需要进行市场的检验,单一项目的检验期需要1-2年,而景区的核心盈利模式则景区要在竞争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而这个阶段,比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大概需要三到五年更难,也需要5--10年。
3、无论是经营者、投资者还是规划各方面上上下下太过浮躁!吸取教训到转型完成需要5—10年。
近几年进入旅游业的,大多数都是在其他行业取得成功的,所以本身有成功的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决断能力,性格相对比较固执。并且,在投资景区是个快速挣钱的错误想法指导下,景区的管理者为了快速满足老板的要求,不惜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来进行运作,导致一片行业乱象。而这些,只有当事人栽跟头到一定地步之后,才会考虑重新认识和转型。旅游景区是个陌生的行业,投资者进入陌生的领域需要积累经验,加上从景区规划立项开始,很多规划设计院形而上学,不以市场为导向,纯粹是写写画画,只管建设的漂亮,不管建成后怎么挣钱,这种现象也坑了很大一批旅游景区投资者。